古往今來,我國歷代文人雅士大多愛好藏石賞石,與奇石結下不解之緣,他們的藏石故事在千百年后仍被廣為傳頌。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咯。
陶淵明臥石:陶淵明是東晉末年的大詩人,其宅旁邊有一方縱橫丈余的天然大巖石,他經常坐臥其上賞菊、飲酒、賦詩,后見此石有醒腦提神之獨特功效,就給它取名 “醒石”。此舉引得后人艷慕不已,尊他為賞石祖師。宋人程師孟作詩曰:“萬仞峰前一水傍,晨光翠色助清涼。誰知片石多情甚,曾送淵明入醉鄉?!?
牛公好石:唐代宰相牛僧孺也酷愛奇石,對奇石來者不拒,尤以太湖石之富而自豪。他的府第和別墅中藏石極多。牛公“與石為伍”,“待石如賓友,親之如賢哲,重之如寶玉,愛之如兒孫。”一次,蘇州太守贈他一塊“奇狀絕倫”的太湖石,他欣喜異常,特邀白居易、劉禹錫共賞,并為此石酬唱往返,留下了數首詠石詩篇。
白居易愛石: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深愛太湖石,是唐代賞石鑒賞方法創始人。他在《太湖石記》中說,“百仞一拳,千里一瞬,坐而得之?!薄叭皆腊俣辞й帧M在其中。”退任后,他將收藏的五個太湖石運到香爐峰北遺愛寺西畔,僅以二室、四窗的草堂作垂暮之年安身之地。作詩云:“弄石臨溪座,尋花繞泉行,時時聞鳥語,處處聽泉聲?!?br /> 柳宗元論石: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期間,對當地的秀石、石硯多有留心。在他的《與衛淮南石琴薦啟》中,第一次明確認知并提出了巖石的基本物理屬性,提出了要“珍奇、特表殊形。”提煉總結出“形、質、色、聲”四大(古人賞石趣聞趣事)要素,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為重要的評石標準。
蘇東坡易石:蘇軾號“東坡居士”,賞石、玩石是他的雅好之一。他在湖北黃州任職時,發現“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”,“溫潤如玉,紅黃白色,其文如人指上螺,精明可愛”,但得之甚難,只有在江邊嬉戲的孩子們常可摸到。蘇東坡想了個好主意,用糖塊和小孩交易。這樣他先后得二百八十九枚,“大者經寸,小者如棗栗菱芡。”還特意用古銅盆注水供養,時常玩賞,怡然自得。